一止今心 佛教念住禅法与正念疗法

  • 2021-01-25
  • 佛研中心
2021/1/22(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宜兰礁溪报导)
  佛光大学佛教学系与心理系跨领域合作,于本月二十日、二十一日两日,在云水轩举行「佛教念住禅法与正念疗法工作坊」,邀请各界学者、业界临床心理师讲授、讨论,为佛光大学的师生提供丰富多元的观点与资讯。提到「念住禅法」,通常会想到「四念处」之修行方法,对于「正念」一词,则易联想八正道中的「正念」或着近现代西方所提到的「Mindfulness」,而佛教的念住禅法究竟与正念疗法,究竟有什么相关联,乃至于在现代的实际应用上,会碰出什么样的花火?此次工作坊设计此一主题,即为展现两者之间的特色与差异,并分由理论与实务两方面的进行。
  佛光大学教务长林文瑛开幕致词提到:「今天的佛教与心理学的对话只是一个起点,将来会持续与其他领域对话,使我们的学校成为不一样的学校。因为佛教是我们的特色」,再者,佛教学院院长暨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万金川教授表示:「希望不久能有更大型的研讨会,共同处理、讨论有兴趣之问题」,并且期望透过跨领域,彰显佛教团体的大学与一般大学不同之处,并期待未来跨领域合作能更加扩大。
  本次工作坊分为两天进行,每天各两场。首场以「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式」为子题,由辅仁大学心理系主任袁之琦主持,并由高雄长庚医院临床心理师刘铭雄主讲,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宇光与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李维伦进行与谈。刘铭雄临床心理师,以「正念取向疗法的演进与应用」主题,讲解正念与其他心理学派的关系、正念在心理治疗里的应用、正念取向疗法的介绍与实际案例。他更从实际案例上,以长期忧郁症为个案,利用正念疗法以及身体回馈进行测量,衡量每个个案的改善程度,肯定正念疗法确实具有一定的效果。刘心理师也强调治疗师个人亦需要练习专注力,这才能使得治疗师与个案都获得帮助。与谈人刘宇光教授提出,情绪是由于多重原因使然,正念无法治疗忧郁的反复性。李维伦教授一开始则指出「正念究竟是什么?」的疑问,以及心理学多以科学量化数据证据证明有效性,但此一研究方法实有其限制,并以馀德慧之研究及现象心理学方法为例,指出另一种心理治疗的理论与策略。于讨论环节中,佛光大学佛教学系宗玉媺教授发问时表述,预解决心理之问题,可使用低程度的正念,并且提出佛教正念的次第之说,与西方心理学有何不同的解释。
  第二场讨论以「佛教念住禅法的特色」为子题,主持人万金川教授,分别介绍主讲人中山大学哲学系研究所越建东教授,及与谈人刘宇光教授、南华大学宗教研究所吕凯文教授。越建东教授以「佛教念住禅法的特色:从接引『正念』疗法地气的角度来谈」为题,讨论西方正念疗法的渲染,没有「接」引东方文化之「地气」,并且提出台湾应该发展自己本土的心理学,例如以儒释道思想为基础而发展的修养心理学,会更合乎东方的需求。越教授并分享他在中山大学教授的通识选修的正念课程,将西方正念与东方佛教正念融入其中,及所达成效果。讨论时问题针对越教授课程参与者的筛选群体机制、汉传佛教是否也有与南传佛教道次第修行相似的次第工夫且同样可发展出类似的正念课程,同时也探讨越教授课程之成效性及与西方正念疗法目的性之差别,以及心理问题是否应有东西方文化差异等诸多问题往返论辩。
  第三场子题为「运用正念疗法进行心理治疗的经验分享」,此一子题的讲者欣明心理成长中心临床心理师石世明,借由临床心理学中的「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的方法结合了正念疗法,以「正念介入模式在失眠之运用」为题,说明西方失眠理论的研究,正念疗法的演进,一直到他个人如何将正念的方法,结合CBT-I的方式,发展出「正念舒眠五周课程」运用于团体治疗上的经验,并介绍其临床治疗上的成果及条件。石心理师一开始便指出,正念并不是万灵丹也不是可以轻易直接运用在心理治疗上,而是要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务运用,以及研究反省后,逐步调整其方法,才能恰当被运用于失眠问题之介入,进而解决病人生命中的小苦,而此一方法相较于药物治疗可能有效果。越建东教授则提出佛教也有以睡眠瑜伽(睡前进行光明想),改善睡眠品质一说。法鼓文理学院佛教学系温宗堃教授则补充,佛经谈论引致失眠有贪瞋癡、头痛等原因,慈心能够解决失眠。石世明临床心理师,则指出失眠源自于睡前头脑无法停止思维,而引起生理疾病,不少个案在尝试CBT-I后,四至五周不仅改善了睡眠问题,同时由于认知上的改变,似乎使得个案对于生命的态度也有所转变,乃至也会在正念书写的作业中产生不少智慧之话语。郭朝顺教授则提问东方与西方基于不同的典范而形成的人观或心识观,使得东西方在心理治疗的问题,呈现出类似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对立,但两者应该如何调和,方可使二者不致只停留在各说各话的层次。
  第四场,以「佛教学者推动正念疗法的经验分享」,主讲人吕凯文教授,以南华大学正念静坐课程、创立台湾正念学学会的经验来进行分享。他提到当时林聪明校长考察了,于1960年代创立,是为推动超觉静坐大本营的美国马哈希大学,十分欣赏其办学特色与理念,于是决定将绿色生态、正念等作为南华大学之办学特色来推展,而当吕教授接任文学院院长之后,便逐步将自己基于《阿含经》的思想及其中修道次第所研发的正念课程,逐步发展为全校必选修之课程。但吕教授也反省了,作为必选修课与以往仅为选修课的正念课程课程,二者之间的效果差异及所面临的困难。与谈人辅仁大学心理系袁之琦主任,对心理学本身具有强烈的自我省思,提出认知与行为,苦与乐,因乘与果乘,皆有着对比,但解行合一、因果交彻应该才是正念或者佛教修行的终极目标。吕凯文教授则回应苦难是世间共通的语言,看见苦的生起,自然产生悲悯,慈悲的心生起,心当下就安顿。另一与谈人温宗堃教授则也回应了他个人推动正念教育的经验,与吕凯文教授不同的是,他并未着力于法鼓校园中推动正念,而是进行社会教育的推广。于讨论环节中,万金川院长提问正念与医疗行为之差别;吕凯文教授回应正念是教育;温宗堃教授则说,美国将正念疗法,定义为公共卫生健康课程。另一则提问,则是目前台湾正念教育证照似乎百花齐放,但是其制度设计,是否会是另一种传销制度,在制度崩溃前是否有解决方式。温宗堃教授回应,目前能真正从事正念介入的心理治疗者,只有具心理师资格的人,一般获得正念教师证照资格的人,只能从事正念教育;此外,即便获得正念教师资格的人,在制度上也有必须定期回训,层层往上的严谨制度;而任何制度或体制也皆无法完全免除不当之人与不当行为的出现,但不能完全否定制度。
  最后于闭幕讨论中,林文瑛教务长反映,这两天议程,在佛教学与心理学上,基于现象上的讨论,对于个人有莫大的省思,有关于过度治疗及治疗副作用问题,十分值得继续讨论。万金川院长表示,佛教不应该只有义学、哲学的研究,应要有社会学乃至及于人间的每个领域上的研究,并预告未来佛教与心理学的跨域对谈将朝向研讨会方向开展,以集结更为具体的学术成果。万院长并且期待本校其他系所合作进行跨域对谈合作,探讨佛教的经济主张、人类资源共享等等话题。
本次工作坊,有别于一般论文发表会时间过于匆促紧迫的状况,主题十分集中,发表与讨论也皆有充足的时间,而且对谈讨论十分深入,是一场十分成功的学术活动。

(文/释知得、释演霙 图 / 蔡素惠)2021.01.22
This is an image
佛光大学林文瑛教务长致词。
This is an image
​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万金川主任暨佛教学院院长致词。
This is an image
​本次跨域计画总主持人郭朝顺教授暨佛光大学佛教学系教授致词。
This is an image
首场由高雄长庚医院身心科 刘铭雄临床心理师带来精彩的「正念取向疗法的演进与应用」。
This is an image
第二场由中山大学哲学研究所越建东教授带来「佛教念住禅法的特色」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