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讲座V:黄筱慧副教授主讲「宗教经典初读:人的诠释与修复」

  • 2023-03-06
  • 佛研中心

跨域讲座V:黄筱慧副教授主讲「宗教经典初读:人的诠释与修复」

   东吴大学哲学系黄筱慧副教授于2023年3月3日莅临佛教学院主讲「宗教经典初读:人的诠释与修复」,作为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111学年度「文本、行动与疗癒:佛教经典与行门教育的阅读与诠释」研究计画下之第5场佛教与心理学跨域专家讲座,由计画总主持人暨佛光大学佛教学院郭朝顺教授引言,约25名师生线上、线下聆听。
  黄老师表示,自己在吕格尔(1913-2005)辞世后,留意到法国哲学界兴起对「修复」问题的关切。所谓「修复」,并非意味某件事物本来有问题;而是透过慢慢的诠释,并未期望诠释会带来多大效能,但一个人会自行产生状态的转变。
  黄老师陈述自身进入宗教文本世界所采的哲学路线发生转变,从最初采用诠释学径路,到叙事理论乃至符号学,使阅读经验产生了变异,她将此一方法运用于对佛教经典的初读。亦即是,从穷尽解释、铺满历史脉络以建立诠释体系的态度;转而放下征服字词句义的企图,改为有意识地让文本叙事有「结构」的出现;最后,维持经典字符的原样,自身却有了导向新的状态的可能性。「我就只是利用每日晨晚短短时间,在脑海中展开短短的经典句子,跳脱字根、文词意义的钻研,逐渐地,它会向你显现某种结构,而这个结构不一定是从第一字到最后一字的。」这种返璞归真的佛教经典的「初读」,在黄老师身上产生了「修复」经验。
  郭老师回应黄老师的初读经验分享:作为学者,在阅读经典时要搁置对宗教文本固有知识体系之「前见」,是有难度的;而黄老师此次演讲提出了放下掌握知识的企图、直接与宗教经典相遇的读法。郭老师进一步指出,这种宗教文本阅读径路背后,似乎也默认了宗教经典是出自一个有过深层生命经验者的流露,而后世读者与它不期而遇、从中获得真实触动而与前哲互相辉映。所谓「修复」,就像佛教术语的「放下」,放下拆解某个结的企图;然而人生有很多结无从拆起,于是退而以静观的方式面对,达到「不求解而解」。
  席间,政治大学李维伦教授、佛光大学心理学系周蔚伦副教授、佛教学系曾稚棉助理教授等师生与黄老师交流热烈。
  下回跨域专家讲座,将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学系刘千美名誉教授,于3月8日下午1至3时主讲「山水、美感与修行」。详见官网:https://cbs.fgu.edu.tw
这是一张图片
东吴大学哲学系黄筱慧副教授主讲「宗教经典初读:人的诠释与修复」。
这是一张图片
计画总主持人暨佛光大学佛教学院郭朝顺教授引言。
这是一张图片
政治大学李维伦教授于线上与黄老师交流。
这是一张图片
佛光大学心理学系周蔚伦副教授与黄老师交流。
这是一张图片
佛光大学佛教学系曾稚棉助理教授与黄老师交流。
这是一张图片
此次讲座吸引25名师生与会聆听。
这是一张图片
郭朝顺教授代表中心致赠谢礼予黄筱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