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哲學諮商學會理事長呂健吉教授主講「佛教與哲學諮商的初接觸」

  • 2022-01-04
  • 佛研中心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佛教與心理療癒」研究計畫專家演講系列,在20211229日雲水軒,由臺灣哲學諮商學會理事長呂健吉教授帶來「佛教與哲學諮商的初接觸」講題,研究計畫總主持人暨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教授主持,來自佛教學系、心理學系、宗教學研究所、歷史學系、語文中心及校外人士等約四十名師生與會。
 
郭老師引言道,呂老師長年投入助人工作,推動哲學諮商教育,從國外引進哲學諮商師培訓系統。繼前回講座與心理諮商對話之後,今日再與哲學諮商作初次對話,探索「佛教哲學諮商」的道路,也為學子擴展助人工作之視野。
 
呂老師首先講述「哲學諮商的相關理論和方法」,舉出馬瑞諾夫在《柏拉圖靈丹》提的PEACE方法為哲學諮商開先河。此外有瑞比(Peter B. Raabe)、阿肯巴哈(Gerd B. Achenbach)、舒斯特(Shlomit C. Schuster)、科恩(Elliot. D. Cohen)、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等理論,以及黎建球的C.I.S.A等。
 
歸納「哲學諮商的基本原則」包括:把尋求諮商的對象視為「來談者」,與諮商師之間非醫病關係,無價值觀高低的主從關係;讓來談者進行價值觀念的轉換與超昇,探索更根本的問題諸如價值論的、存有論上的自我,以化解眼前的個別問題;重視傾聽,也關注造成來談者種種困頓的邏輯思考問題等。
 
接著講述臺灣哲學諮商學會的成立與發展、哲學諮商師的培訓內容,以及臺灣大專院校開設哲學諮商課的現況。
 
最後針對「佛教與哲學諮商」一題作設問,如:諮商是對話形式的助人工作,解決產生自生老病死的問題,與佛教有何異同?如果佛教可以進行諮商,則須釐清理論基礎、諮商的方法,解決的問題、對象與目的等。
 
在交流時,心理學系林緯倫主任詢問哲學諮商如何應用在思考邏輯有困難的來談者身上;諮商倚重語言使用,而佛教修行傾向透過離言以解脫苦,兩邊如何對話;佛學諮商是否會透過公案故事啟悟來談者,而不見得要聚焦在對方本身的問題上?
 
作為回應,呂老師認為凡是人都有其假言命題,只是陷在錯誤的推論;唯有幫對方轉換這類想法,才有機會改變行為。有關諮商與佛教修行,郭老師提到兩者可結合,即透過諮商技巧與來談者對話,過程中針對不同問題引進拜懺、打坐等不同的修行方法,由此可建構佛教的諮商理論;至於公案的語言是簡扼的,主要有斷止念頭之效;最後說明哲學諮商的方法可作為佛教教育的參考,也是研究中心推動跨域計畫的目的之一。

This is an image
臺灣哲學諮商學會理事長呂健吉教授帶來「佛教與哲學諮商的初接觸」演講。
 
This is an image
郭老師提到此場講座冀能為學子擴展助人工作之視野。
 
This is an image
講座後,心理學系林緯倫主任與主講人熱烈交流。
 
This is an image
講題吸引校內外、各系所的師生前來聆聽。
 
This is an image
講座現場一景。
 
This is an image
講座最後,郭老師致贈呂老師禮品作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