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3034
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研究計畫
2019年「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研究計畫(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
詳細內容
總計畫摘要
佛研中心於2016年04月起,推動「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大型研究計畫,由林鎮國教授總主持,廖肇亨教授、黃繹勳教授協同主持,即透過新文獻的發現與利用,促進新議題的開發,新研究領域的拓展,並透過海內外國際學術交流活動,進行各項子計畫,希冀帶動國際佛學界對漢傳佛教之理解與重視,從而建立中心成為國際漢傳佛教研究的重要地位。
「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大型研究計畫推動至2020年已有4年時間之久,本大型計畫於2020年7月圓滿結束,未來將繼續以小型計畫來進行「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相關研究計畫。
「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大型研究計畫推動至2020年已有4年時間之久,本大型計畫於2020年7月圓滿結束,未來將繼續以小型計畫來進行「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相關研究計畫。
計畫執行各項活動
敬請期待
敬請期待
子計畫摘要
(一)子計畫主持人:黃繹勳教授(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子計畫名稱:明清佛教禪宗文獻與研究III
- 撰寫西園寺漢月法藏稀見文獻之研究專文。
- 複製明清佛教善本文獻。
(二)子計畫主持人:陳 帥教授(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子計畫名稱:《因明入正理論》選輯點校
- 撰寫典籍點校研究專文,發表於2020年5月之國際研討會,將來出版於《佛光學報》。
- 執行年度計畫後,繳交典籍點校成果,將來先出版於台灣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近世東亞佛教研究文獻叢刊》,之後再由中國大陸之出版社出版。
(三)子計畫主持人:李貴民教授(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子計畫名稱:近世佛教文獻在越南的傳播與分布
「近世的越南與中國之間呈現出積極交往的現象,如果有佛教文獻的傳入是相當自然的情形,早在拙公和尚、明行禪師等中國來的僧人之中,就有引進些許的佛教文獻,但數量不多。到了性泉和尚時,由於其本身有求取戒律學的需求,加上王室的支持,所以他所帶回的經律論有三百部,總計一千餘卷,數量不少。而經查越南漢喃院館藏得知,當時性泉和尚所帶回來的佛教文獻中,弘贊法師的著作是收集的重點項目。本計畫預計進行三個階段的工作:
1.首先將弘贊法師保存在漢院的著作做一次完整的清查。
2.查找其他可能為嘉興藏的經書。
3.實地調查寺廟的嘉興藏。
1.首先將弘贊法師保存在漢院的著作做一次完整的清查。
2.查找其他可能為嘉興藏的經書。
3.實地調查寺廟的嘉興藏。
(四)子計畫主持人:闞正宗教授(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子計畫名稱:清代台灣佛教與齋教交涉研究
齋教是明代羅教的演變發展,在清代陸續傳入台灣後,與佛教交涉甚深,不僅許多僧人過去曾出身齋公,許多科儀儀式彼此多所借鏡,彼此互相影響滲透值得研究。
本研究計劃的進行分為二部分:
(一)於閩台兩地進行田野調查與文獻蒐集。
(二)以18-19世紀齋教文獻收集為中心,配合田調分析近代齋教傳入台灣後,如何與佛教交涉並傳播發展。
本研究計劃的進行分為二部分:
(一)於閩台兩地進行田野調查與文獻蒐集。
(二)以18-19世紀齋教文獻收集為中心,配合田調分析近代齋教傳入台灣後,如何與佛教交涉並傳播發展。
(五)子計畫主持人:李忠達教授(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子計畫名稱:浹水淨洽《浹水洽禪師語錄》源流略考
本研究以明末清初曹洞宗高僧浹水淨洽(1613-1671)之著作為核心,採文獻學之進路,蒐集、整理並考證浹水淨洽著作的不同版本、源流,為明清禪宗思想、禪宗歷史的研究提供較佳的文獻基礎。浹水淨洽的著作十分罕見,目前僅有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自中國蘇州西園寺所請回之《浹水洽禪師語錄》,其餘則有偈頌若干首收錄在《宗鑑法林》中。《浹水洽禪師語錄》則是過去從未發現過的希見典籍,內容包含浹水洽禪師上堂說法之語錄、偈頌,以及序、跋、雜文若干篇。浹水淨洽為明末清初曹洞宗僧人,為瑞白明雪(1584-1641)法嗣,亦為湛然圓澄(1561-1627)之再傳弟子。入清以後,越中曹洞宗之統系仍有傳承,對當時尖銳的僧諍問題也有提出論述。然而,過去尚未完整蒐集他的著作,作出基本的整理工作,難以提供學界更多材料以理解湛然圓澄一系曹洞宗在僧諍事件中扮演的腳色和看法,實為清初禪宗研究的一項缺憾。本計畫預期整理出一部完整的浹水淨洽語錄,並對其版本與文獻流傳進行進一步的考證,以期殿定未來拓展清初禪宗史研究的文獻基礎。
(六)子計畫主持人:釋法幢博士後(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子計畫名稱:明清稀見文獻蒐集研究
本計畫擬進行蒐集與複製的佛典,分別收於大陸及台灣的圖書館,如下:
- 明釋學蘊撰《九臺山知空禪師草堂集》二卷/雲南圖書館
- 明釋釋禪撰《悉檀寺本無禪師風響集》四卷/雲南圖書館
- 清植庵編《釋氏書啟》/雲南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陜西省圖書館
- 清釋天根撰(清)釋燈丘等錄《天根本禪師語錄》九卷/復旦大學圖書館
(七)子計畫主持人:林恕安博士後(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子計畫名稱:《喇嘛溯源》點校和研究
- 計畫完成之後,預期可以獲得之成果包括:一部點校好的《喇嘛溯源》以及一篇學術論文,未來將出版於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學報》和《近世東亞佛教研究文獻叢刊》。
- 打字點校《三峰梵伊、濟能、曇默禪師語錄》、《聖恩剖石和尚塔銘並道行碑》、《具德禪師石梁毘尼院語錄》、《蘗菴三峰禪師語錄》等文獻。
2018年「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研究計畫(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
詳細內容
總計畫摘要
近年來由於學者對漢傳佛教研究的關注,許多被認為久已亡佚的大藏經之外之明清漢傳佛教文獻漸漸被發掘,這些珍貴的研究文獻材料現多分別收藏於中國、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各大圖書館及寺院,十分零散。本計畫起自2016年至今的研究目的為蒐集近世散逸於東亞的佛教典籍,進行彙整與整理,進而研究漢傳佛教與東亞和東南亞其他傳統佛教的交流。具體執行複製和收集藏外佛教文獻於明年將累積至150冊,使佛研中心成為台灣目前收藏這些珍稀文獻的唯一地點。除此之外並將這些佛教珍貴文獻逐冊整理、點校,並且加入題解和研究,明年由佛光文化出版社出版「近世東亞佛教稀見文獻叢刊」4冊,以提供更多學者使用,並且呈現佛研中心完整研究成果,依此確立佛研中心於近世東亞佛教之獨特學術研究地位和能見度。
本計劃預期透過新文獻的發現與利用,新議題的開發,新研究領域的拓展,將既有的十六到十八世紀東亞佛教研究向前推進一步,同時進行的子計畫如下。
本計劃預期透過新文獻的發現與利用,新議題的開發,新研究領域的拓展,將既有的十六到十八世紀東亞佛教研究向前推進一步,同時進行的子計畫如下。
計畫執行各項活動
敬請期待
敬請期待
子計畫摘要
(一)子計畫主持人:林鎮國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子計畫名稱:晚明與江戶時期唯識因明的研究與文獻
(二)子計畫主持人:廖肇亨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子計畫名稱:域外佛教文獻
(三)子計畫主持人:李貴民教授(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子計畫名稱:近世佛教文獻在越南的傳播與分布
(四)子計畫主持人:闞正宗教授(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四)子計畫主持人:闞正宗教授(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子計畫名稱:近世馬來西亞華人佛教的傳播和研究
(五)子計畫主持人:簡凱廷博士後(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五)子計畫主持人:簡凱廷博士後(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子計畫名稱:明清、江戶稀見文獻蒐集研究
(六)子計畫主持人:邱怡萱博士後(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六)子計畫主持人:邱怡萱博士後(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子計畫名稱:明清佛教典籍點校和研究───以南浦文之(1555-1620)詩文集為中心
(七)子計畫主持人:李忠達博士後(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七)子計畫主持人:李忠達博士後(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子計畫名稱:楚石梵琦《西齋楚石和尚外集》及其他著作源流略考
2017年「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研究計畫(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
詳細內容
總計畫摘要
近年來由於學者對漢傳佛教研究的關注,許多被認為久已亡佚的大藏經之外之明清漢傳佛教文獻漸漸被發掘,這些珍貴的研究文獻材料現多分別收藏於中國、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各大圖書館及寺院,十分零散。本計畫起自2016年至今的研究目的為蒐集近世散逸於東亞的佛教典籍,進行彙整與整理,進而研究漢傳佛教與東亞和東南亞其他傳統佛教的交流。具體執行複製和收集藏外佛教文獻於明年將累積至150冊,使佛研中心成為台灣目前收藏這些珍稀文獻的唯一地點。除此之外並將這些佛教珍貴文獻逐冊整理、點校,並且加入題解和研究,明年由佛光文化出版社出版「近世東亞佛教稀見文獻叢刊」4冊,以提供更多學者使用,並且呈現佛研中心完整研究成果,依此確立佛研中心於近世東亞佛教之獨特學術研究地位和能見度。
本計劃預期透過新文獻的發現與利用,新議題的開發,新研究領域的拓展,將既有的十六到十八世紀東亞佛教研究向前推進一步,同時進行的子計畫如下。
本計劃預期透過新文獻的發現與利用,新議題的開發,新研究領域的拓展,將既有的十六到十八世紀東亞佛教研究向前推進一步,同時進行的子計畫如下。
計畫執行各項活動
敬請期待
敬請期待
子計畫摘要
(一)子計畫主持人:林鎮國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子計畫名稱:晚明與江戶時期唯識因明的研究與文獻
(二)子計畫主持人:廖肇亨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子計畫名稱:域外佛教文獻
(三)子計畫主持人:黃繹勳教授(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子計畫名稱:明清禪宗文獻與研究
(四)子計畫主持人:野口善敬教授(日本花園大學文化部佛教學科)
柳幹康 教授(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柳幹康 教授(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子計畫名稱:日本現存明清期中國佛教書籍蒐集
(五)子計畫主持人:簡凱廷博士後(清華大學中文系)
子計畫名稱:佛光文化—近世東亞佛教稀見文獻和叢刊:協調、整理、校刊、編輯和出版
(六)子計畫主持人:曾堯民博士後(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子計畫名稱:明清曹洞宗典籍二部點校和研究
2016年「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研究計畫(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
詳細內容
總計畫摘要
從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東亞的宗教世界起了根本的變化,中國佛教亦經歷重大變動,當時明末雖然實施海禁,但是中國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並未中斷,佛教典籍持續流入日本,或是散逸於各處。此時期的中國佛教研究雖有聖嚴法師的《明末佛教之研究》奠基,隨著資訊之發達,許多被認為久已亡佚的明清藏外之佛教文獻漸漸被發掘,本研究總計畫便是礙於105年4月至7月之間,先將收藏於日本或中國各圖書館部分明清藏外之佛教文獻複製收集,儲備下一階段之研究材料。
計畫執行各項活動
敬請期待
敬請期待
子計畫摘要
(一)子計畫主持人:林鎮國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子計畫名稱:晚明與江戶時期唯識因明的研究與文獻
(二)子計畫主持人:廖肇亨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子計畫名稱:明末清初渡日華僧著作輯存:慧林性機與獨湛性瑩為中心
(三)子計畫主持人:野口善靜教授(花園大學國際禪學研究所)
柳幹康 教授(花園大學國際禪學研究所)
柳幹康 教授(花園大學國際禪學研究所)
子計畫名稱:日本現存明清期中國佛教書籍蒐集
(四)子計畫主持人:黃繹勳教授(佛光大學大學佛教學系)
子計畫名稱:明清禪宗藏外文獻─上海圖書館所藏
(五)子計畫主持人:金城宇教授(南京大學文學院)
子計畫名稱:稀見明清佛教文獻的收集與研究
(六)子計畫主持人:梅謙立教授(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
子計畫名稱:明清耶穌會和佛教互動的研究
2016年「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研究計畫(2016年4月至2016年7月)
詳細內容
總計畫摘要
從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東亞的宗教世界起了根本的變化,中國佛教亦經歷重大變動,當時明末雖然實施海禁,但是中國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並未中斷,佛教典籍持續流入日本,或是散逸於各處。此時期的中國佛教研究雖有聖嚴法師的《明末佛教之研究》奠基,隨著資訊之發達,許多被認為久已亡佚的明清藏外之佛教文獻漸漸被發掘。
計畫執行各項活動
敬請期待
敬請期待
子計畫摘要
(一)子計畫主持人:林鎮國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子計畫名稱:晚明與江戶時期唯識因明的研究與文獻
(二)子計畫主持人:廖肇亨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子計畫名稱:明末清初渡日華僧著作輯存:慧林性機與獨湛性瑩為中心
(三)子計畫主持人:黃繹勳教授(佛光大學大學佛教學系)
子計畫名稱:明清禪宗藏外文獻─上海圖書館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