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佛教論壇佛光大學召開 探討臺灣佛教跨域移動】
由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辦,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佛光大學佛教學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協辦 之「第二屆台灣佛教論壇:台灣佛教的跨域移動」,11月3日至4日佛光大學雲水軒舉行。
法鼓文理學院、玄奘大學、佛光大學、慈濟大學、圓光佛學院等校師生百餘人齊聚一堂,線上則有來自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澳洲、美國等60餘人參與。十方大眾共襄盛舉,討論熱烈。
開幕式上,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 致詞提到,佛陀在印度遊化弘法就是跨域移動的展現,這種弘法利生的積極精神貫穿了佛教二千年的歷史,而臺灣佛教在歷史中與不同地域的人們、宗教、文化、習俗等各面向產生互動交流,藉本次論壇可以讓人們更清楚地體認到台灣佛教的多元與精采。
佛光大學校長何卓飛 表示,臺灣佛教充滿能量,這是緣於臺灣佛教一直受到不同區域民族的文化、宗教與藝術等方面衝擊與融合,而在本次論壇的各場學術討論中,將能展現台灣佛教的豐富樣貌。
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萬金川表示,研究中心在佛光山教團的全力支持下,作為一個佛教研究的平台,致力推動漢傳佛教的相關研究。臺灣佛教海外弘法的實踐經驗不僅是地域上的跨領域,也是語言、文化的跨領域,在不斷移動之中汲取養分、茁壯,可以說,佛教史就是佛教僧信的行腳史、越域移動史,是值得被研究、討論的主題。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珍 談到,第一屆臺灣佛教論壇是2022年在慈濟大學舉辦的線上會議,與會學者就「佛教跨國發展」的主題進行討論並引發許多回響。本次以臺灣佛教的移入和移出為主題,討論台灣佛教超越種族、文化與國界的特性,也希望未來可以繼續更多討論。
臺灣位處東亞區域的交通樞紐,自有歷史記載以來,一直不停接受各種外來文化與宗教的影響,形成台灣多采多姿又獨特的社會面貌。
本次論壇研討的範圍廣袤,從跨國移動的角度,觀看從清代佛教傳入臺灣的歷史,到近年來緬甸禪修團體在台的發展,乃至近代台灣佛教向世界傳播的弘法策略與挑戰,展現了臺灣佛教活動領域之大、影響層面之廣,不僅不受限在東亞一隅,也不局限於宗教心靈的層面,如佛光山在歐洲、美洲的蓬勃精彩的弘法活動,又如慈濟人透過慈善活動踏遍世界各地,還有法鼓山對教育與學術的重視與推動等。
第二天綜合討論,由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 主持,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珍、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侯坤宏、#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闞正宗 與談,分別討論如何定義「臺灣」,以及在所謂的「跨域移動」中如何界定「臺灣主體性」;如何界定「佛教」的範圍?如果畫個同心圓,誰為核心,誰為外圍;不同研究方法各有其限制,反映出沒有一個研究方法是完美的特性;反思此次論壇對於台灣佛教思想史或哲學史方面的論文發表不多。
閉幕式上,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執行祕書暨佛教學系助理教授林欣儀宣布,明年「第三屆臺灣佛教論壇」將由玄奘大學主辦,會上由玄奘大學臺灣佛教研究中心執行長陳悅萱代表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主任昭慧法師出席接棒;「第四屆臺灣佛教論壇」由圓光佛學研究所主辦,圓光佛學研究所教務長性嚴法師代表接棒。
佛光大學校長何卓飛於開幕式致詞。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萬金川主持開幕式。
佛光山海外巡監院院長滿謙法師(左)與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右)與談分享。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左)與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主任鄧偉仁(右)與談分享。
第一場分別由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李玉珍教授及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妙願法師進行論文發表(中);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侯坤宏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劉雅詩講師擔任回應人(右);何日生副執行長擔任主持人(左)。
第三場由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闞正宗教授進行論文發表及擔任回應人(左三),中正大學歷史系林韻柔副教授(左一)、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林佩瑩助理教授(右三)進行論文發表;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侯坤宏教授(左二)及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簡瑞瑤助理教授(右一)分別擔任回應人(右);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林欣儀助理教授擔任主持人。
第四場由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劉雅詩講師、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陳法菱博士後研究(左二、左三)進行論文發表,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溫宗堃助理教授、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客座助理研究員邱子倫擔任回應人(右二);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鄭維儀副教授擔任主持人(左一)。
綜合座談由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郭朝順院長主持、玄奘大學侯坤宏教授、政治大學李玉珍教授、佛光大學闞正宗教授分別擔任與談人。
政治大學與佛光大學工作人員一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