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导】陈俊霖医师主讲「荣格心理学、沙游、佛教文化的对话」

  • 2022-03-28
  • 佛研中心
 
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佛教与心理疗癒」研究计画专家演讲系列,在2022年3月25日云水轩,由亚东纪念医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陈俊霖医师带来「荣格心理学、沙游、佛教文化的对话」讲题,研究计画总主持人暨佛教学院院长郭朝顺教授主持,来自佛教学系、心理学系、宗校系及校外人士等约三十名师生与会。
 
对话始于「沙游治疗」实务经验,陈医师说:沙游是根基于荣格心理学使用的工具。他提及,沙游是让意识、潜意识产生流动,治疗师尽最大努力不介入、不指导,让被治疗者在沙盘上开展自己潜意识的世界,创作过程正是被治疗者走向个体化的历程,也就是逐渐成熟独立。现场陈医师安排沙箱、物件,征求一名自愿者示范治疗师与被治疗者的疗癒过程,短短几分钟,带现场进入不介入、安静、观看的陪伴历程中,随后透过陈医生询问在场者看到什么?联想到什么?引领大家体验「自由联想」的方法,现场不只自愿者、观看者,一同进入个人的意识、潜意识交流,更逐步进入集体潜意识的流动之中。
 
紧接着,陈医师进入荣格(Carl Jung)治疗师的自传《红书》介绍,说明此学派建构于荣格本人潜意识探索经验的发现,而这个发现非荣格独有,早在东方早已存在,包括东方哲学、道家、禅修、诸神、炼金术、阴阳等思想可看出,这无疑是荣格建构集体潜意识的重要里程碑,这些存在以文化、神话、象征性的方式呈现。医师介绍荣格的「积极想像」、「梦」、「情结」、「人格原型」、「阴影」、「阿尼玛与阿尼玛斯(阴阳)」,甚至自性(self)等概念与方法,以「父亲/母亲,你会联想到什么?」让大家体验「积极想像」,并从大家的回应中,说明阴性/阳性特质,以生活中讨厌某种人为例,介绍阴影对人的影响,以生活事件介绍荣格概念,依此说明荣格学派的疗癒目标,重视人的完整性与阴阳平衡。陈医师再借被治疗者的前中后期沙盘,视觉化呈现人转化成为独立完整的历程。
 
对话的展开,由郭朝顺院长说明「心不断变化的相似,与没有一个我点出差异」、「佛教会抑制想像、荣格则积极想像」、以及「神话在佛教当中,主要阐述佛教的轮回观、缘起、无我观」等统整性的比较,让对话视角来到更全面的角度,深化了陈医师连结到佛教所谈的「无明」,提到受治疗者因未觉察、认识,陷入循环痛苦的处境,也呼应了佛教所说痛苦始于无明的真谛。

现场佛教系陈一标教授、心理系林纬伦教授,提问了「临床上是否可见台湾人对土地公、土地公原型的独特现象?」、「沙盘是否适用边缘性人格疾患」等实务经验,陈医师回应个人经验,又延伸出其他宗教、部落等象征性相似之处,整场对话就在个人、集体、独特文化、相似文化之间来回穿梭。
 
活动尾声,郭院长摘要了疗癒的核心精随:透过不同语言方式的呈现,为的就是让受苦者表达出说不出来的苦,这正是佛教、心理学领域共同想为受苦者所做的。一场兼具意识、潜意识、集体意识的对话讲座,就在充满久违的阳光下落幕,宛如佛性之光照耀了在场的所有人。

This is an image
亚东纪念医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陈俊霖医师带来「荣格心理学、沙游、佛教文化的对话」演讲。
This is an image
研究计画总主持人暨佛教学院院长郭朝顺教授主持。
 
This is an image
陈医师以沙箱、物件,示范治疗师与被治疗者的疗癒过程。
 

讲座吸引跨界人士前来听讲。图为幸夫爱儿园院长真顗法师,与讲师积极交流。
 

整场对话就在个人、集体、独特文化、相似文化之间来回穿梭。图为佛教学系陈一标教授。
 
This is an image
郭朝顺教授代表研究中心致赠主讲人陈医师谢礼。
 

现场来自佛教学系、心理学系、宗校系及校外人士等约三十名师生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