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講座V:黃筱慧副教授主講「宗教經典初讀:人的詮釋與修復」

  • 2023-03-06
  • 佛研中心

跨域講座V:黃筱慧副教授主講「宗教經典初讀:人的詮釋與修復」

   東吳大學哲學系黃筱慧副教授於2023年3月3日蒞臨佛教學院主講「宗教經典初讀:人的詮釋與修復」,作為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111學年度「文本、行動與療癒:佛教經典與行門教育的閱讀與詮釋」研究計畫下之第5場佛教與心理學跨域專家講座,由計畫總主持人暨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郭朝順教授引言,約25名師生線上、線下聆聽。
  黃老師表示,自己在呂格爾(1913-2005)辭世後,留意到法國哲學界興起對「修復」問題的關切。所謂「修復」,並非意味某件事物本來有問題;而是透過慢慢的詮釋,並未期望詮釋會帶來多大效能,但一個人會自行產生狀態的轉變。
  黃老師陳述自身進入宗教文本世界所採的哲學路線發生轉變,從最初採用詮釋學徑路,到敘事理論乃至符號學,使閱讀經驗產生了變異,她將此一方法運用於對佛教經典的初讀。亦即是,從窮盡解釋、鋪滿歷史脈絡以建立詮釋體系的態度;轉而放下征服字詞句義的企圖,改為有意識地讓文本敘事有「結構」的出現;最後,維持經典字符的原樣,自身卻有了導向新的狀態的可能性。「我就只是利用每日晨晚短短時間,在腦海中展開短短的經典句子,跳脫字根、文詞意義的鑽研,逐漸地,它會向你顯現某種結構,而這個結構不一定是從第一字到最後一字的。」這種返璞歸真的佛教經典的「初讀」,在黃老師身上產生了「修復」經驗。
  郭老師回應黃老師的初讀經驗分享:作為學者,在閱讀經典時要擱置對宗教文本固有知識體系之「前見」,是有難度的;而黃老師此次演講提出了放下掌握知識的企圖、直接與宗教經典相遇的讀法。郭老師進一步指出,這種宗教文本閱讀徑路背後,似乎也預設了宗教經典是出自一個有過深層生命經驗者的流露,而後世讀者與它不期而遇、從中獲得真實觸動而與前哲互相輝映。所謂「修復」,就像佛教術語的「放下」,放下拆解某個結的企圖;然而人生有很多結無從拆起,於是退而以靜觀的方式面對,達到「不求解而解」。
  席間,政治大學李維倫教授、佛光大學心理學系周蔚倫副教授、佛教學系曾稚棉助理教授等師生與黃老師交流熱烈。
  下回跨域專家講座,將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學系劉千美名譽教授,於3月8日下午1至3時主講「山水、美感與修行」。詳見官網:https://cbs.fgu.edu.tw
這是一張圖片
東吳大學哲學系黃筱慧副教授主講「宗教經典初讀:人的詮釋與修復」。
這是一張圖片
計畫總主持人暨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郭朝順教授引言。
這是一張圖片
政治大學李維倫教授於線上與黃老師交流。
這是一張圖片
佛光大學心理學系周蔚倫副教授與黃老師交流。
這是一張圖片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曾稚棉助理教授與黃老師交流。
這是一張圖片
此次講座吸引25名師生與會聆聽。
這是一張圖片
郭朝順教授代表中心致贈謝禮予黃筱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