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296
文本與圖像、音聲之間的對話研究計畫
2024年「文本與圖像、音聲之間的對話:佛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研究計畫(2024年8月至2025年7月)
詳細內容
總計畫摘要
佛教自印度發源後,透過多樣的弘法方式進行傳播。其中,圖像、音聲和文字作為重要的弘法媒介,不斷演變出各種形式,推動法輪東轉。而關於圖像、音聲、文字這三類弘法媒介的佛教研究,最先集中在傳世或出土文獻的探究,也就是文字媒介所乘載的佛教教義、儀式、敘事、經驗、規條、組織等面向。不過,隨著佛教藝術研究的開展,學者逐漸透過圖像和實物考古來還原並認識歷史上佛教弘法開展出的各個向度,結合藝術史和考古研究方法,也使得往昔缺乏畫面和動態感受的文字材料,有了新的生命和認識角度。至於音聲,過去學者雖能利用佛教史中的唱導傳記材料、敦煌出土文獻或民間說唱曲譜,來貼近往日弘法音聲的精采,但相較親身實踐的修持者,後者或許對這類文字材料會有更加不同的感受與領會。也因此,當代有了更多利用田野調查、儀式音樂採集來加以補充的研究。
有鑑於此,今年度本計畫謹訂名為「藏海無涯:佛教的圖像、音聲與文本弘法」,希望匯聚過往學界在佛教史、藝術、考古、出土文獻等研究領域的紮實基礎,透過媒介或媒體研究的視角,來重新思考古代與當代的佛教弘法歷程與媒介間之關係,刺激學界更多在圖文互動關係和音聲弘法上的研究討論與交流,以及在面對當今多媒體影音與科技弘法的時代,汲取相關經驗、邁向未來。
計畫重點:
1. 學術社群的建立、跨學科的交流與相互學習。
2. 青年學者之培養。
3. 論文及出版研究成果。
4. 研究成果之擴大分享。
有鑑於此,今年度本計畫謹訂名為「藏海無涯:佛教的圖像、音聲與文本弘法」,希望匯聚過往學界在佛教史、藝術、考古、出土文獻等研究領域的紮實基礎,透過媒介或媒體研究的視角,來重新思考古代與當代的佛教弘法歷程與媒介間之關係,刺激學界更多在圖文互動關係和音聲弘法上的研究討論與交流,以及在面對當今多媒體影音與科技弘法的時代,汲取相關經驗、邁向未來。
計畫重點:
- 進行更多跨學科的交流,特別著眼於圖文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音聲弘法及儀式展演等課題上進行研討。
- 探討圖文互動、甚至是圖、文、音聲等多傳感官經驗的互動融合關係,探討這些媒介在弘法過程中的互相影響和結合方式。
- 突出音聲和多重感官與身體經驗在弘法、教理傳播和儀式過程上的重要性。
- 反思當代多媒體影音、數位科技和人工智慧對佛教弘法的影響。
1. 學術社群的建立、跨學科的交流與相互學習。
2. 青年學者之培養。
3. 論文及出版研究成果。
4. 研究成果之擴大分享。
計畫執行各項活動
努力 i n g ...
(二)子計畫主持人:郭鳳妍教授(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子計畫名稱:雲岡石窟第七、八窟主室正壁研究
努力 i n g ...
子計畫摘要
(一)總計畫主持人:林欣儀教授(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子計畫名稱:道宣《中天竺舍衛國祇洹寺圖經》的圖文關係與神聖地理
(二)子計畫主持人:郭鳳妍教授(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三)子計畫主持人:曾稚棉教授(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子計畫名稱:明代木刻彩繪《金剛經》之圖文初探-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之明萬曆彩繪硃筆《金剛經》為例
(四)子計畫主持人:任 靖教授(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子計畫名稱:四川安岳臥佛院《涅槃經》刻經與涅槃變研究
子計畫名稱:四川安岳臥佛院《涅槃經》刻經與涅槃變研究
(五)子計畫主持人:廖彩羽博士後研究員(哈佛大學藝術與建築史系博士後研究員)
子計畫名稱:犍陀羅圖像、寫本與漢文經典
子計畫名稱:犍陀羅圖像、寫本與漢文經典
(六)子計畫主持人:釋覺冠教授(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子計畫名稱:絲路佛教音聲文化研究——以河西寶卷「宣卷」及長安古樂「佛樂」為核心
子計畫名稱:絲路佛教音聲文化研究——以河西寶卷「宣卷」及長安古樂「佛樂」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