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哲学谘商学会理事长吕健吉教授主讲「佛教与哲学谘商的初接触」

  • 2022-01-04
  • 佛研中心
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佛教与心理疗癒」研究计画专家演讲系列,在20211229日云水轩,由台湾哲学谘商学会理事长吕健吉教授带来「佛教与哲学谘商的初接触」讲题,研究计画总主持人暨佛教学院院长郭朝顺教授主持,来自佛教学系、心理学系、宗教学研究所、历史学系、语文中心及校外人士等约四十名师生与会。
 
郭老师引言道,吕老师长年投入助人工作,推动哲学谘商教育,从国外引进哲学谘商师培训系统。继前回讲座与心理谘商对话之后,今日再与哲学谘商作初次对话,探索「佛教哲学谘商」的道路,也为学子扩展助人工作之视野。
 
吕老师首先讲述「哲学谘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举出马瑞诺夫在《柏拉图灵丹》提的PEACE方法为哲学谘商开先河。此外有瑞比(Peter B. Raabe)、阿肯巴哈(Gerd B. Achenbach)、舒斯特(Shlomit C. Schuster)、科恩(Elliot. D. Cohen)、奥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等理论,以及黎建球的C.I.S.A等。
 
归纳「哲学谘商的基本原则」包括:把寻求谘商的对象视为「来谈者」,与谘商师之间非医病关系,无价值观高低的主从关系;让来谈者进行价值观念的转换与超昇,探索更根本的问题诸如价值论的、存有论上的自我,以化解眼前的个别问题;重视倾听,也关注造成来谈者种种困顿的逻辑思考问题等。
 
接着讲述台湾哲学谘商学会的成立与发展、哲学谘商师的培训内容,以及台湾大专院校开设哲学谘商课的现况。
 
最后针对「佛教与哲学谘商」一题作设问,如:谘商是对话形式的助人工作,解决产生自生老病死的问题,与佛教有何异同?如果佛教可以进行谘商,则须厘清理论基础、谘商的方法,解决的问题、对象与目的等。
 
在交流时,心理学系林纬伦主任询问哲学谘商如何应用在思考逻辑有困难的来谈者身上;谘商倚重语言使用,而佛教修行倾向透过离言以解脱苦,两边如何对话;佛学谘商是否会透过公案故事启悟来谈者,而不见得要聚焦在对方本身的问题上?
 
作为回应,吕老师认为凡是人都有其假言命题,只是陷在错误的推论;唯有帮对方转换这类想法,才有机会改变行为。有关谘商与佛教修行,郭老师提到两者可结合,即透过谘商技巧与来谈者对话,过程中针对不同问题引进拜忏、打坐等不同的修行方法,由此可建构佛教的谘商理论;至于公案的语言是简扼的,主要有断止念头之效;最后说明哲学谘商的方法可作为佛教教育的参考,也是研究中心推动跨域计画的目的之一。

This is an image
台湾哲学谘商学会理事长吕健吉教授带来「佛教与哲学谘商的初接触」演讲。
 
This is an image
郭老师提到此场讲座冀能为学子扩展助人工作之视野。
 
This is an image
讲座后,心理学系林纬伦主任与主讲人热烈交流。
 
This is an image
讲题吸引校内外、各系所的师生前来聆听。
 
This is an image
讲座现场一景。
 
This is an image
讲座最后,郭老师致赠吕老师礼品作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