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4日至25日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举行「从语言为身到以戒为体」工作坊,现场和线上约150名嘉宾与会。此为2020年至2022年「佛教学与心理学跨领域」研究计画的延伸,邀集11名佛光大学、政治大学、慈济大学、台北市立大学、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等专家学者对谈,探讨佛教与心理学如何解释「自我」的形成与转化。
唯识学指出众生的身命由阿赖耶识的「名言种子」构成,故称「语言为身」,而身体是持戒行动的主体。为了彰显「持戒」并不只是外在规范的持守,而是指以「誓愿」为起点,逐渐将规范与道德内化并最终达到「自我」转化的过程,故称「以戒为体」,深化「戒体」的意涵。而这种透过语言驱动伦理行为、最终度化自他苦厄的道理,和在心理治疗现场的受助者与治疗师也运用语言、依循伦理行动并达到疗癒效果的理论技术,可互相借鑑,成为工作坊研讨的核心。工作坊除了论文发表,还包含「佛门行仪的唯识观修」、「身体与话语团块:兼论心理治疗行动的『戒体』」等课程研习与实作体验。
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带来佛光大学董事长慈惠法师对大会的祝福。妙凡法师指出,佛教与心理学的对话面临领域与文化双重跨域的挑战,但双方都关注「心」并寻求解决心灵苦难的解方。随着文明发展,对「心」相关问题的重视更形重要,期许两方的对话能凝聚出解决「心」的问题的实践方案。
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万金川表示,中心在佛光山支持下,秉持星云大师生前的嘱咐保持跨界交流的开放态度,让学者在此平台上相知相惜、相濡以沫。预告明年将与佛陀纪念馆、人间佛教研究院举行「藏海无涯」——论文发表、静态与动态展演、通俗讲座三合一计画,呈现佛教古今弘法多元型态。佛教如一亩广袤的田,开放各界耕耘,而这回跨领域对话只是起步,还需不断往外搭建更多桥梁。
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华人本土心理研究基金会兼华人心理治疗基金会董事李维伦在综合座谈时提到,星云大师倡导佛教徒肯定「我是佛」,可视为一种持戒的誓愿行动。佛教徒若不要把对「我」的理解落入独我论或自性见,则可尝试在生活中做「『我』的练习」,省思自己所认知的「我」意涵。
研究计画总主持人、佛光大学佛教学院院长郭朝顺表示,研究计画的目的是为将「戒、定、慧」三学增上的解脱理论,结合现代心理治疗知识技术,以创造更多众生被救度的可能。此次工作坊即聚焦「戒学」。当省思「我是佛」这誓愿行动中的「我」为何时,便涉及日常中的禅观,而汉传佛教修行以「动禅」为其特征,拟将「行动中的禅法」纳入下回跨域对话的焦点。
与会学员表示,肯定工作坊回归佛教修行和道德实践,讲者以实证方式将佛法显现在生活中。有学员表示,期望心理学与佛教的对话能发展出本土心理治疗模式,将学府殿堂知识推广到民间,让更多人自化化他,共造人间净土。
工作坊吸引医学、社工等领域专家,及诸大学辅导、谘商、教育、宗教、生死学、心理、哲学等系所教授和研究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