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講座IV 陳卿昱教授主講「從間隙中的佛性到空白的美學」 

  • 2022-12-31
  • 佛研中心

跨領域講座IV 陳卿昱教授主講「從間隙中的佛性到空白的美學」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文本、行動與療癒:佛教經典與行門教育的閱讀與詮釋」研究計畫之第四場講座,於2022年11月30日邀請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陳卿昱助理教授主講「從間隙中的佛性到空白的美學」,由計畫主持人暨佛教學院郭朝順院長主持,約50名師生至雲水軒聽講。 

陳教授先後講述以「間隙」談佛性的理由、對「間隙」的定義、「之間」的偏差(Écart;Divergence)以及「非之間」意義的間隙,間隙之微小、間隙之無限,乃至無限與空白感、語言的空白與美感經驗,最後講到空白的美學實踐等。並以禪宗的「明心見性」隱涉佛性的概念。 

本講座的要旨,指出「間隙」哲學從存有學角度來看會產生一些問題。其次,提出有兩種間隙:一是「之間」的間隙,這以物理學比喻兩個實體事物的「之間」;二是「非之間」的間隙,則引入介體(médiation)概念,從這延伸出美學概念,進而與身體感有關,亦即我們可以在無常變化的過程中,經驗到某種難以名狀的感覺,這便是身心靈之「靈」,亦即「空白的美學」。 

郭教授分享道,他觀察到陳老師相當強調「流變」概念,而在流變當中會產生各種間隙;「連續的變化」也恰好對應了佛教「等無間緣」的概念,指意識流動是連續而容有差異,這即是「無常」。此外,陳老師從禪宗「本來無一物」這偏向般若中觀學的角度來理解「明心見性」,並以此描述「佛性」;但佛教也有就如來藏的真實功德這一角度來談「明心見性」的立場。 

本講座展現了法國哲學的美學思想之複雜與深刻,同時也開闢了「間隙的哲學」與佛教對話的蹊徑。 

 

陳卿昱助理教授主講「從間隙中的佛性到空白的美學」。 

一張含有 文字, 室內, 會議室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 

跨域計畫第四場講座吸引約50名師生至雲水軒聽講。 

一張含有 文字, 監視器, 螢幕, 螢幕擷取畫面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 

本講座由郭朝順教授主持,線上視訊同步進行。 

一張含有 個人, 膝上型電腦, 室內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 

本講座開闢了「間隙的哲學」與佛教對話的蹊徑。圖為研究生專注聆聽、奮筆疾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