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安貝卡佛教?」- Jon Keune 教授主講「The Challenge of Defining Ambedkar Buddhism

  • 2022-10-14
  • 佛研中心
「什麼是安貝卡佛教?」-
Jon Keune 教授主講「The Challenge of Defining Ambedkar Buddhism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佛教教學工作坊」系列專題演講,20221013日邀請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宗教學系Jon Keune高以瀚副教授以全英文演講「The Challenge of Defining Ambedkar Buddhism」,佛教研究中心執行秘書林欣儀助理教授主持,由佛教學系鄭維儀主任擔任現場即時口譯,共有佛教學系及宗教學系師生四十餘人與會。
 
「什麼是安貝卡佛教?」
高以瀚教授於本次演講中透過「歷史背景脈絡」、「安貝卡生平介紹」、「如何定義安貝卡佛教」,及「進一步的思考」等四個重點進行說明與探討。首先闡述安貝卡佛教形成以前印度社會的歷史背景,人種多元繁雜、嚴守種姓制度,及在其地理位置、殖民統治及宗教傳播等多個條件下,十九世紀末一些改革運動逐漸興起。有「印度憲法之父」之稱的安貝卡博士也在此時帶領大量的追隨者皈依佛教,是安貝卡佛教形成的起點。
 
其次介紹了安貝卡的生平經歷及他所提出的「二十二願(22 Vows)」及其著作 “Buddha & the Future of His Dhamma” 的內容概要。然而,現如今信仰安貝卡佛教的群體中,仍能看見具有窮困、教育程度不高、組織不嚴密等特色。接著高以瀚教授提出本次演講的重點「如何定義安貝卡佛教」與與會師長、同學共同討論。
 
現場有來自印度、孟加拉、美國、馬來西亞、香港及台灣等地的學生前來聽講,席間也與高以瀚老師交流對談,分享他自己對安貝卡佛教的理解或提出疑問,會後也有深度交流,現場相當熱絡。
 
為什麼安貝卡佛教如此難以定義?
來自印度的乘聞法師認為因為安貝卡超越了聲聞乘、菩薩乘與金剛乘,而是創造自己的新佛法的法輪,也就是新的乘。他存有使命與目的,為了讓所有不同種姓階級的人都變得平等,開始嘗試改革印度教的階級制度,但是後來發現階級乃是印度教的核心價值,根深蒂固無法撼動後,開始檢視、找尋過世界上許多不同的宗教,最終選擇皈依倡導眾生平等的佛教來完成他的使命。
 
同樣來自印度的Sudarshana認為佛教與他的使命相契合,而且透過佛教的管道來實現他的改革,來改革印度的社會現象。安貝卡重視教育,希望透過教育來改善低種性人的生活,並透過提供獎學金鼓勵人就學,雖然他在世時沒有完成,但他的信眾繼承並推動他的遺願。
       
PBM是一個延伸安貝卡的思想的佛教機構。安貝卡博士創造一個新的傳承,也創造了自己的典籍。高教授則問,何時需要定義安貝卡佛教?當他的信眾和別人溝通時就很重要,而這也跟該社群在Nagpur當地與台灣人和日本人的連結有關係。人們還在試圖理解安貝卡佛教究竟是什麼。例如,日本的日蓮宗有跟安貝卡接觸。
 
進一步的思考
高教授認為我們應該思考究竟什麼是佛教、宗教與靈性,不同社群和時空環境都有各自的發展背景、歷史、與使命。隨著時間,我們也需要新的思維與思考方式,而非被框在「宗教」這個十九世紀的框架中,而安貝卡佛教非傳統的做法也引人省思,讓我們用更寬闊的視角來思考佛教究竟是甚麼。
 
高教授在最後說明他是以學術的角度來研究安貝卡思想,而非以單一的角度來看,講演結束後同學也陸續提出許多問題,企圖更加了解安貝卡佛教。最後林欣儀老師以「或許我們有的只是各式各樣的佛教徒,而沒有一個所謂標準單一的佛教」來總結整場討論,至此講演圓滿結束。
 

Jon Keune高以瀚教授以全英文演講。

吸引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宗教學系師生共襄盛舉。
 

會後講師與同學熱烈討論。
 

Jon Keune高以瀚教授與佛光大學教學系五位來自印度的法師交流。
 

中心林欣儀執行秘書致贈結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