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领域讲座II 黄冠闵所长主讲「戏论或游戏三昧?-想像与隐喻的作用」

  • 2022-12-05
  • 佛研中心

  在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文本、行动与疗癒:佛教经典与行门教育的阅读与诠释」研究计画总主持人暨佛光大学佛教学院郭朝顺院长的邀请下,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黄冠闵所长于20221019日莅临佛教学院主讲「戏论或游戏三昧?-想像与隐喻的作用」,约80名师生与会。
  黄冠闵所长结合自己十多年来钻研哲学中的「想像」,指出「想像」对于佛典譬喻象征的解释具关键作用,但也要谨慎「想像」也可能沦为戏论。
  关于「想像」,与其说是对「不存在的事物」的设想、指涉「非实在」的事物,不如说是对实在的「偏移」,让人们改换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何为真实。举凡数学的概数、视觉暂留等,也是透过想像来补充知觉所不能概括的事物。
  「隐喻」亦是透过想像来产生新的语义,会触发真实的体验。在佛经而言,即是透过譬喻扩大想像,促进经文的理解,将狭隘的世界观扩大为多重的世界观。
  「想像」涉及两类行动:一是「社会想像」,如社会改革是基于对另一种社会的想像而展开一种偏离现有秩序的想法与行动;另一是「宇宙想像」,如佛经开篇常描述佛陀进入「游戏三昧」并以神通震动国土,有松动常规观点、扩大对世界想像的作用,作为进入理解佛法的预备。
  佛典中有关戏论、隐喻的用法,如《佛遗教经》讲的「戏论」连结妄想、乱心的概念,需要加以调伏;又如「法华七喻」隐含双重譬喻:一是以故事譬说《法华经》主旨,其二是就在这些故事里的主人翁也用譬喻来诱导众生离苦,如「穷子喻」描述当穷困的孩子舍弃对眼前财富的想像后,出现另一种财富的可能性——这些看似运用欺骗,实则是权巧方便,令人觉悟,朗显真实。
  由此可见「想像」会在「游戏三昧」与「戏论」之间摆荡。于凡夫而言,想像容易沦为戏论;但随着道行增加,想像可以展现为游戏三昧的活动。想像有值得肯定的功用,但也要意识到自身总是处在戏论的危险当中,如此才能去善用它。
  交流讨论时,黄老师以「想像」的视角解释观想、礼佛、念佛等行为对于进入理解经文的作用,关键在它们能打开行者的思想能力,松脱被特定条件束缚的理解,以便有新的调整的可能性。如果有人个性封闭,礼佛于他而言便是让佛进驻到自己内在,打开身心。除了宗教行为,举凡日常中亲力亲为洗菜、打扫、与众生互动等,可触发思考自己与世间的种种对应模式,以便更新自己的存在意义,将宗教内涵流注内在,进而解脱。
  进而触及如何管理与教育的议题。例如教人修行,不是为了行为而行为,或为了服务他人而行为;而是要回归更新行为主体的生命意义的目的。好比打坐,会因打瞌睡而挨香板,但打香板不应只是为了叫醒人,而是为让对方有更新的可能,这是持香板与挨香板两方都要参的深意。
 
这是一张图片
黄冠闵所长莅临佛教学院主讲「戏论或游戏三昧?-想像与隐喻的作用」。
这是一张图片
本场讲座结合视讯与实体,约80名师生与会。
 
这是一张图片
黄冠闵所长与主持人郭朝顺教授合影。